HKU Centre of Buddhist Studies 20th Anniversary Series
GS Charity Foundation Lecture Series
“Guanyin Belief and Culture”
Dummy | Dummy |
---|---|
Speaker: | Professor Li Lian |
Time: | Lecture 1: 3-5 pm (HKT) | 9 Oct 2022 (Sun) Lecture 2: 3-5 pm (HKT) | 15 Oct 2022 (Sat) Lecture 3: 3-5 pm (HKT) | 22 Oct 2022 (Sat) Lecture 4: 3-5 pm (HKT) | 5 Nov 2022 (Sat) Lecture 5: 3-5 pm (HKT) | 12 Nov 2022 (Sat) Lecture 6: 3-5 pm (HKT) | 19 Nov 2022 (Sat) |
Venue: | Lecture Hall MWT2, G/F, Ming Wah Complex,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Language: | Mandarin |
Type: | All are welcome | Free admission |
Organized by: | HKU Centre of Buddhist Studies |
Sponsored by: | Rising Sun Charity Foundation |
Enquiry: | hkucbs@hku.hk | (852) 3917 0094 |
Live Link:
About the Speakers:
李利安教授
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
港大佛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李利安,歷史學博士,西北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宗教史專業教授,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國宗教學會理事,浙江佛學院、普陀山學院、鑒真佛學院研究生導師,臺灣人間佛教研究院榮譽教授。主要從事佛教歷史與思想研究,出版專著《觀音菩薩傳》《印度古代觀音信仰研究》《觀音信仰的淵源與傳播》《四大菩薩與民間信仰》《金剛經般若思想初探》《佛教菩薩觀》等著作10部;主編《中國漢傳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叢書》等叢書多種;在《哲學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國哲學史》等報刊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觀音文化類論文40篇;主持國家重點項目“宋元明清時期中國漢地觀音信仰研究”(已完成專著8部待出版)、國家冷門絕學項目“漢傳佛教阿育王文獻整理與研究”等四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及《漢魏兩晉佛教編年》《南北朝佛教編年》兩項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Lecture Summary
Please click on the YouTube icon in the introduction below to watch the lecture video.
講座一
觀音信仰的印度淵源與中土演進
尋覓東方第一女神的歷史足跡
時間:下午3-5時| 2022年10月9日 (日)
從海上救難開始,觀音信仰在印度經歷了功能的重重拓展與修行方式的不斷變革,傳入中國後又呈現出次第推進的歷史變遷,從兩晉南北朝時期神力保佑的一枝獨秀,到隋唐時期各種法門的多元競秀,再到宋元時期從內在情趣到外在形態的全面變革,觀音信仰走過約兩千年的漫長歲月,不但為自己踏出一條充滿神韻的歷史足跡,而且通過深度參與大乘佛教的整體互動而見證了佛教發展的基本進程。
講座二
從漢譯觀音經典看六大觀音法門
觀音信仰會是“有求必應”這麼簡單嗎?
時間:下午3-5時 | 2022年10月15日 (六)
作為古代東亞世界最流行的神靈,觀音信仰絕非單一的神力保佑,而是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多樣的形態,從而應對不同的人性需求,體現了多元化的宗教功能。從漢譯大乘佛教經典來看,《普門品》的神力保佑,《觀無量壽佛經》的淨土接引,《心經》的心無掛礙,《楞嚴經》的本妙覺心,《大悲咒》的一切總持,以及源於大乘經典基本原理的行善積福與指點迷津,不同觀音法門都是人性訴求的神聖化表達。
講座三
觀音駐地的空間定位及其精神意涵
觀音菩薩到底家住何方?
時間:下午3-5時 | 2022年10月22日 (六)
對於觀音這種超凡入聖的生命個體來說,儘管教義告訴我們觀音法身清淨,隨處應現,但人間個體生命存在空間的相對固定化現象,促使人們不斷叩問觀音菩薩到底家住何方。在佛教史上,觀音菩薩駐地的空間定位經歷了發展演變的過程,而不同的空間定位有不同的含義,從隨佛聽法的道場,到救度眾生的現場,到修行說法的壇場,到彼岸世界的淨土,在中國最後形成影響最為廣泛的一種神聖空間信仰——普陀山信仰。
講座四
《心經》本義及其在中國的早期運用
揭開《心經》的一個秘密
時間:下午3-5時 | 2022年11月5日 (六)
作為當代佛教最流行的經典之一,《心經》被視為般若的心要,全部大乘佛法的基礎,乃至東方智慧的代表。可是《心經》從最開始的出現到最早的運用都充滿著神秘的色彩,《心經》260個字到底講的是什麼?《心經》最早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假使我說《心經》就講“不怕死”這三個字,你是否信服?另外,《心經》在中國開出了何種經典實踐的路徑?此路徑與中國佛教的內在結構和發展軌跡有何關係?
講座五
玄奘所傳古代印度觀音解惑信仰及其在中土的轉化
古代印度是怎樣求觀音指點迷津的?
時間:下午3-5時 | 2022年11月12日 (六)
解疑釋惑,預測吉凶,是人類從古到今的現實需求。在科學理性手段無法滿足這種訴求的背景下,或訴諸神秘的方式,或向神靈祈求,便成為宗教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一。儘管正統觀音經典缺載,但在有求必應信仰的前提下,觀音指點迷津的信仰在古代印度即已流行。從玄奘在旅印期間的考察來看,古代印度人的觀音解惑信仰以精英為主,富有濃鬱的學理特色與弘法情懷,而在中國則演變為觀音簽、觀音鬮等更加簡便的方式。
講座六
從大乘經典看觀音菩薩的禪修
觀音的智慧是怎麼修成的?
時間:下午3-5時 | 2022年11月19日 (六)
觀音在中國不僅僅有神力保佑的功能,正如中國大量名叫“觀音禪寺”的現象一樣,在魏晉以後傳入中國的佛典中也包含很多觀音禪修的內容,從不眴太子的“屏處端坐思維”,到蓮花童子的“禪悅為食”“跏趺而坐”,再到圓通大士的“入流亡所”“十方圓明”,再到自在觀音的“行深般若”,以及普陀觀音的“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中國民間還出現水月觀音這種極具象徵意義的禪意觀音,觀音與禪的關係可謂因緣深厚。